东宁县林业局  > 生态建设

全国生态县——生态东宁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板  发布时间:2013-12-16


  生态蓝图科学绘就。历史回溯至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,全县由于林业粗放式经营、农业过度垦荒,森林资源遭到破坏,水土流失、自然灾害频发,生态环境恶化。据1998年卫星遥测,全县的坡耕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侵蚀沟4434条,总面积1.4万亩。每逢雨季沟中雨水冲毁农田、道路、房屋,严重危害了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,给地方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。为此,东宁县在不断摸索中推进生态建设,当时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。在思想认识上,生态建设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见效缓慢的工程,各级干部谁也不想在这方面花钱出力。在资金投入上,国家除了退耕护林给予一定的苗木资金支持外,没有专项资金支持,地方财政无力承担。在人力投入上,农村公益事业"一事一议"的推行,"两工一车"的取消,万余名青壮劳动力的向俄劳务转移,黑木耳等产业的用工需求,使东宁县没有足够人力参与生态建设。2002年,当时到东宁任县长的孙永先,到各镇、村屯调查研究,将东宁的生态建设现状概况为,"超坡耕地多,侵蚀沟多,河流两侧秃岸多,没树荒滩多;牛羊啃树没人管,水冲沙压耕地没人管,河流改道没人管,乱捕乱猎、乱挖乱采没人管"。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,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秉承"既要金山银山,更要绿水青山"理念,经过多次调研、座谈、论证,没有坐等上级政策支持,毅然决然确定了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、自力更生开展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,即: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自力更生,为民负责,深入实施退耕还林、插柳护岸、侵蚀沟治理、禁牧圈养四大生态工程,打造全国沿边生态环境最和谐、生态经济最发达、生态效益最明显的生态文明建设先导区。2009年末,东宁县召开县委全会在生态建设上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:大力实施生态建设"奔千"战略,即力争5年停止商业砍伐,每年造林10万亩以上,10年内新增造林面积100万亩以上,使县域森林面积达到1000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90%以上。这些思路目标为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指引了方向,东宁县就此打响了一场全党全民动员、再造秀美山川的生态建设战争。

  生态建设风生水起。作为"一号"工程强力推进。近十年来,东宁县不换思路不变调,始终将生态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,将生态工程列为县长"一把手"工程、县人大1号议案、县政协1号提案和各镇书记、镇长"一把手"工程。千人动员,万人参与,年初签状、年中拉练督查、年末考核对标,累计拿出400万元用于奖励生态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,全县涌现出一批"生态书记"、"生态镇长"和"生态村官"。每年春秋两次会战,做到"镇有示范工程、村有重点工程、户有承包工程",强力加以推进。组织检查验收生态建设工程20余次,现场观摩150多个场次,县直干部参与治理达5万余人次。综合治理扎实推进。东宁县从实际出发,创新实践,推进实施了四项生态治理工程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。在上级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,县里出资买苗木,与绥阳林业局密切合作,采取灵活机制引导国有、集体、股份、个人齐上阵,大力推进超坡耕地退耕还林,共完成退耕还林 16.6万亩,其中课税地还林4万亩、荒山荒地还林5.8万亩、封山造林3.7万亩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3.1万亩。实施插柳护岸工程。创新探索出"谁栽植谁受益、竞价发包河滩荒地、向社会公开招拍挂"等有效机制,个人植树造林,成活率验收达标办理70年的林权证。同时,提供每亩50元的苗木款,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。累计完成插柳护岸323公里、6201.5亩。实施侵蚀沟治理工程。全县累计压谷坊1760个、栽绵槐524万株,治理侵蚀沟280余条、2325.3亩,实现了"大沟不下土、小沟淌清水、沟底是谷坊、沟帮是绵槐"。实施封山禁牧工程。为解决牛羊放牧破坏树木问题,2005年开始实施禁牧圈养工程。扶持农民种植牧草3000亩,建设青储窖16座、3万立方米,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。同时,禁止狩猎捕捉林蛙等野生动物,主动放弃上级部门批准的野猪捕杀指标,农民损失全部由政府"买单",维护了森林生态的平衡。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,梅花鹿、野猪、棕熊、狍子渐渐多了,就连多年不见的野生东北虎也频现踪迹。生态产业如火如荼。坚持"今天的绿水青山,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"理念,围绕生态建设抓好生态产业,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,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。利用林区疏林地、改造低产林栽植大榛子1000亩,在林间地种植林下参2000亩,开发7000亩湿地发展蓝莓果。同时,在荒滩荒山、超坡耕地栽植红松兼果林,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成功研发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,红松林结果时间由20年缩短为7年。目前,全县已栽植红松树苗1000万株,面积15万亩,现每年还以不少于1万亩的速度在林间和坡耕地上大力推广,林木成熟后每亩林地仅产松子一项就能增收近千元。现该县正积极探索推进"生态资源资本化",利用现代融资理念,发挥顺风公司发展红松兼果林拥有13万亩林地林权的优势,让县林业局参股顺风公司,共同运营上市,既可加速企业发展,又可破解资金难题,有效推进东宁县林业接续产业发展。推进水电、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,东升水电站创下30年来龙江水电项目前期速度之最,主体工程开工建设,圆了东宁人60多年的梦;华富风力发电一期建成发电,二期筹建工作开始启动,老黑背风电已获国家批准,全县低消耗、低污染、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生态型工业经济加快形成。

  综合效益加快显现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。通过退耕还林、插秧护岸、侵蚀沟治理和封山禁牧为主的生态建设,目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.3平方公里,占应治理面积的17.2%,实现"小雨不下山、中雨泥沙不出沟、大雨不成灾",到处"山顶绿树戴帽子、山坡果园穿裙子、山脚良田系带子"的景象。农业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。通过引导农民承包河滩、荒山,成功引种平欧杂交榛、沙棘、刺老芽等经济林木,全县拥有林地农户近4000户,让农民有了自己的"绿色银行"。通过发展黑木耳产业、出国劳务经济、外向型农业,东宁农民传统种植业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由2003年的35.6%下降为2010年的10%,仅黑木耳一项就实现人均纯收入达万元。生态建设使东宁农业由原来单纯地靠破坏生态、开荒种地,转向发展多种经营,推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经济和社会效益突显。生态建设带来全县良好的生态环境,继而促进了东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"黑龙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"称号,被评为"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"、"2008年度中国民营经济活力城市"和"龙江经济最具活力县(市)"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,建设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城区大气质量良好天数达308天,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。良好的生态环境,吸引《清凌凌的水、蓝莹莹的天》等反映生态建设题材的多部著名影视作品在东宁县拍摄并热播,东宁正在加快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影视基地。经过近十年的生态建设,一幅"有山皆绿、有水皆清、兽走森林、鱼游浅底、鸟翔长空、万物和谐生长"的生态画卷正在东宁大地上铺展。

 

 

信息来源:东宁县林业局管理员 | 责任编辑:东宁县林业局管理员